1936 年 12 月 12 日發(fā)生“西安事變”,,中共閩贛省委書記黃道以其政治敏銳,預感全國時局會發(fā)生變化。1937 年 2 月,,中共閩贛省委派出的吳華友找到了黨的關系,從香港寄回黨中央的重要文件,。隨即,,省委在黨內(nèi)組織學習,并作出《關于開展反帝抗日斗爭的決議》,。3 月 7 日,,成立了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,黃道任主席,。軍政會在游擊區(qū)廣泛進行抗日宣傳,。大洲談判后,在中央指示下,,堅持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的閩北各游擊區(qū)紅軍游擊隊下山集中整編,,在鉛山石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,奔赴抗日前線,。
大洲談判
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抗日局面形成,,國民黨地方當局被迫同意和談。1937年 9 月 24 日,,黃道便與曾鏡冰聯(lián)名致信葉劍英,,向中央請示閩贛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問題。與此同時,,閩贛省委派邱子明,、黃知真到光澤縣大洲與國民黨地方當局的代表舉行合作抗日談判。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代表為高楚衡,、周中誠,。
劃定紅軍駐防地點問題。黃知真深知,,無論是崇安或鉛山均是老蘇區(qū),,群眾基礎好,紅軍地形熟,,駐防這些地區(qū)可以保障部隊安全和保存土地革命的成果,。首先提出崇安為駐防地。對此,,周,、高二人異口同聲地加以拒絕。
“重新挑選駐防地不是不行,,但我們想知道貴方如此堅決地予以拒絕是什么原因,。”黃知真看到他們困窘的神色,,追根究底地問道,。
周立即答道:“我們是江西省政府派出來的代表,,只能代表江西方面,崇安屬于福建省政府管轄,,不好表態(tài),。”
“既然崇安令兩位如此為難,,我們就不堅持了,,那就以鉛山為駐防地吧�,!秉S知真早就料到國民黨方面不會同意崇安,,首選崇安是為了給國民黨代表施加一些壓力,使他們對第二選擇點不再挑剔,。
果不其然,,對于鉛山,高楚衡一口應允,,周中誠也同意,。高楚衡補了一句:“只是我們需要在鉛山河口鎮(zhèn)駐扎少量部隊�,!�
紅軍糧餉和軍需供應問題,。“你們紅軍有多少部隊?”周中誠十分警覺地反復探問,。
“8 個縱隊,。”黃知真坦然地回答,。
周中誠對這個清楚的回答并不清楚,,他又問道:“能否提供一個確切的數(shù)字�,!�
“恐怕很難,。因為現(xiàn)在還有封鎖線,我軍聯(lián)系比較困難,,而且?guī)缀跆焯熳鲬?zhàn),,有減員,也有新兵入伍,,一時難以提供確切數(shù)字,,待部隊集中以后,完全可以搞清,�,!�
周中誠見在部隊人數(shù)上盤探不出究竟,又故伎重施,說道:“你們閩北紅軍不是隸屬于江西的部隊,,由江西提供糧餉和物資確有困難,。”
黃知真解釋道:“對于我們紅軍來說,,無論糧餉還是軍需,,過去都不是什么難題。只是由于現(xiàn)在我們已經(jīng)作出了不再打土豪分田地的允諾,,所以才需要貴方提供糧食和其他軍需物品”。
“你看不如這樣,,你們閩贛抗日義勇軍編入江西省保安團,,就叫江西抗日義勇軍,我們就包提供一切軍需,,如何,?”周中誠如釋重負地說道。
對此,,黃知真義正辭嚴地表態(tài):“我軍的番號現(xiàn)在改為‘閩贛邊抗日義勇軍’,,在同我黨中央取得聯(lián)系后,一切聽從我們中央的指示,。我們只是請貴方在這段時間內(nèi)供應我軍糧食和軍需物資,。”
紅軍集中的時間問題,。高楚衡很有“誠意”地說:“你看前面都談得不錯,,接下來我希望你們的部隊即日起到半個月內(nèi)完成改編�,!�
黃知真說:“現(xiàn)在部隊分布的區(qū)域很廣,,通訊設備又差,只能派人傳達命令,。由于國民黨封鎖線的分割,,派人傳達命令也很困難,最少需要 3 個月的時間,�,!秉S又道:“還希望國民黨方面能發(fā)給紅軍通訊人員通行護照,以便盡快完成集結改編任務,,盡快投入對日作戰(zhàn),。”
周中誠無話可說,,“好的,、好的,但是……”,他隨即拿出一疊福建省政府和各縣的告狀電報,,喋喋不休地申說某月某日某個城鎮(zhèn)被紅軍占領,,某月某日某支國民黨軍隊遭到紅軍襲擊……
邱子明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周中誠無休止的嘮叨:“紅軍部隊是最守紀律的部隊。只要我們談判達成協(xié)議,,部隊就會接到命令,,除非遇到挑釁,都會嚴格執(zhí)行命令的,。請轉告福建省政府,,嚴格約束部下,以免引起誤會”,。
黃知真補充說:“今年 3 月,,我閩贛省軍政委員會的《快郵代電》發(fā)出后,江西方面已經(jīng)作出響應,,福建方面至今未吭一聲,,請代為轉達我們的遺憾”。
石塘整編
大洲談判后,,先前的請示也得到了中央的回復,。閩贛省委根據(jù)東南分局書記項英指示,通知閩北各游擊區(qū)紅軍游擊隊下山集中整編,。1937年10月至12月,,各地紅軍游擊隊陸續(xù)到達石塘鎮(zhèn),總計約達900 人,,他們堅持了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,,榮獲黃道親自頒發(fā)的閩浙贛邊區(qū)堅持斗爭紀念章。其間,,經(jīng)各級黨組織的充分動員,,部隊很快發(fā)展到近1300人。
1938年2月9日,,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在江西鉛山石塘鎮(zhèn)主持召開大會,,由黃道宣布新四軍軍部命令:閩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,團長饒守坤,,副團長曾昭銘,,參謀長楊元三,政治處
主任劉文學,。第五團下轄3個營和1個機炮連,。2月25日,第三支隊第五團奉命從石塘鎮(zhèn)出發(fā),,經(jīng)弋陽,、橫峰間的浙贛鐵路,,再經(jīng)德興銅埠、白沙關到達浙江開化,,在華埠鎮(zhèn)與閩東紅軍游擊隊組成的第三支隊第六團會合,。3月上旬到達皖南歙縣,奔赴抗日前線,。
|